作为国内最早喊出造车口号的企业之一,正道集团的名号总能激起波澜。稍加检索,你可以读到一个曲折的造车故事:从搭建投融资平台到储备电池技术,历经立项终结到收购的电池公司股权出让,当无数人认为造车梦碎,正道带着纯电动公交回归。
而正道连云港新能源公司是集团旗下的核心子公司,主营包括电机、电控与电池系统及其关键材料在内的“三电”系统研发与生产。上周,这家公司传出最新消息——搭载钛酸锂电池的纯电动公交样车可供展示,前沿的石墨烯电池技术取得进展。车云菌受邀参加了为期两日的专家技术讲解和工厂参观后发现,正道集团的造车故事有了续集。
钛酸锂电池装配工厂
“我们自己并不造车”
正道在汽车领域的多点投资,让这场子公司技术讲解成了集团业务介绍。在即将开启量产的纯电动公交方面,车云菌收获了两则信息。
第一,关于核心电池业务,正道目前做的是“从n到1”的整合工作。钛酸锂电池与多家企业合作:单体由美国工厂供货,防水钢电池包外壳等零部件来自江苏各地,不同部件运往连云港生产线,被加工成一个个电池PACK。
第二,关于电动公交生产,正道不会直接建厂,而是选择代工。正道连云港新能源公司专攻电动车“三电”技术,公司在用的三间厂房找不到一个底盘和一个车架。整车生产将由OEM代工,目前已有4台样车,与丹东、万向等数家车企的合作事宜在商谈之中,今年7月传出计划收购常州黄海50%股权的消息,具体进展仍待落实。
简而言之,正道集团目前的造车计划,是引进海外技术,整合各方部件,输出电动汽车“心脏”,然后塞进“别人家公交车”的胸膛。对此连云港正道新能源汽车系统集成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贞华的解释是,公交车实体工厂产能已经饱和,与其在传统四大工艺血拼,不如只做“三电”。
这种身为零部件供应商但核心技术在外的尴尬,正道不是没有觉察。
钛酸锂电池方面,集团和远在美国的电池工厂谈妥了合同,目前只为正道连云港新能源公司独家供货。陈贞华在谈到已有未来规划时表示,1-2年内,正道新能源有意把钛酸锂电池单体引入国产,把高昂的物流成本降一降。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将国外技术引进国内生产需要获得授权,最靠谱的方式是直接购买技术专利,把技术专利所有权变更到公司名下,这将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不过,至少目前为止,电池集成技术本身,应该是正道新能源与国内其他企业形成层级区隔的核心武器。伴着频频提及的“安全”一词,介绍人对电池包工艺表现的极大信心流于言表。原本OEM核心竞争力——BMS,正道新能源也一并攥在手中,并以打包方式向OEM供货。
但是,造一辆乘用车的“野心”还是在眼前一闪而过。
现场展示的PPT中,正道规划了一条“纯电动公交切入,延伸至物流、出租车,最后普及增程式纯电动乘用车”的路径。在车品介绍的最后一张PPT里,几张乘用车设计图被挑出,摆进了未来规划的子目录。如果要加上一个期限,大约是2020年电池技术到位之后。
这里所指的“电池技术”,是造出足以支撑乘用车基本通行要求的电池产品。据业内人士介绍,由于材料本身的原因,作为初代产品的钛酸锂电池比能量并不理想,但是用这种材料生产的电池,具有充电快速、安全稳定、多次充放电的特性。对于路线固定、每次出车间隙充电的电动公交来说,足够使用。
不过对续航里程要求较高的普通乘用车而言,用钛酸锂电池改良达到目的的可行性几乎为0。按照正道的规划,往后利用石墨烯研制出其他高比能量电池,增程式小汽车才会被提上议程。因此,石墨烯这款前瞻材料研究和新材料电池研发,将直接决定正道乘用车诞生的希望。
走近技术
想要对技术进展有进一步了解,必须先走进实验室和工厂。
在钛酸锂电池Pack工厂,车云菌有机会看到了电池系统生产线,由电芯分装线、散热片分装线、模组装配线、电池Pack1Pack2+PDU装配线及动力电池系统循环检测区域组成。
重点参观的Pack1、Pack2生产线分别生产车顶和安桥大小各异的两款电池包。得益于车顶空间,Pack1尺寸略大。Pack2置于密封车体,因此有专门的通风散热接口。两款电池包组共计32个模组,均配有熔断器和LMU等部件组成,配合不同箱体尺寸略有摆放位置调整。最终4个Pack以及PDU会串联组成一条完整回路,构成整个电池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