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锂电网(li-b.cn),锂电产业链服务全平台!
2024年11月28日   星期四    |  广告单价 |  锂电资讯
首页 > 资讯 > 新闻 > 新能源:规模之外勿忘技术 仍存产能过快扩张隐忧

新能源:规模之外勿忘技术 仍存产能过快扩张隐忧

来源: | 作者:admin | 分类:新闻 | 时间:2016-09-24 | 浏览:3685
文章顶部
摘要: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表示,产量和市场规模的超过并非技术上的超越,我们在电动汽车技术积累上的差距还很大,如果把所有资源都用在产能扩张上,前景并不会太好。

新能源:规模之外勿忘技术 仍存产能过快扩张隐忧

从今年1月1日起实施的燃油消耗限值新标准对各大车企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挑战。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成为降低碳排放,实现整车性能和燃油经济性提升的有效手段。而在未来几年里,政府对新能源的补贴也将不断退坡,技术和产品将成为新能源汽车生存的王道。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上汽“芯动战略”的推进、丰田“双擎”的国产、北汽纯电动汽车的热销都是车企们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增加产品实力的手段和成果。

插电混动 上汽走在自主前列

插电式混合动力是相对传统混合动力而言的,插电式混合动力可以直接由外接电源充电,且电池容量较大,可以依靠电力行驶较长的距离,因此对电动机性能的要求也比较高。

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上,上汽是国内首家在纯电动、插电强混、燃料电池三大领域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企业,并已经掌握“电池、电驱、电控”的三电核心技术。而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则是上汽“绿芯”战略布局的重点,据悉,今年其将至少推出两款插电式混合动力产品。目前,上汽已经发布了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荣威e550和e950。从近期的销量表现来看,e550表现突出,去年12月单月销量达1611辆,成为插电式混合动力中级车的销量冠军。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执行副理事长欧阳明高表示,中国传统动力汽车的基础相对差一些,但在全新的动力上与国外差距不大,甚至在很多方面比国外技术要好。

传统混动 丰田坚持终有收获

去年10月末,南北丰田分别推出搭载国产动力总成的雷凌双擎和卡罗拉双擎,一直坚持混合动力路线的丰田终于实现了混合动力核心技术在中国的生产,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丰田混合动力车型的价格,实现了同一车型混动版和汽油版的“零价差”。

被丰田称为“双擎”的混合动力技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传统混合动力技术,它同时具有发动机和电动机两个动力源,在大幅提升动力性能的同时,极大降低了油耗,且无需外接充电。丰田方面表示,国产混合动力技术采用了丰田多项先进的技术,适合中国人的用车习惯。

业内人士称,国产的油电混合双擎动力总成以第三代普锐斯上的THS Ⅱ系统为基础开发,在PCU和电池部分用到了第四代普锐斯上THS Ⅲ系统的最新技术,在技术上要比所有采用THS Ⅱ系统的车型都更先进一些,但稍逊于采用THS Ⅲ系统的第四代普锐斯。

纯电驱动 内外差距依然存在

从目前国内市场来看,纯电动汽车的生产厂家并不少,北汽、上汽、比亚迪都推出了自己的电动汽车产品。以北汽为例,E150EV、EV200等产品在续航里程上也在逐步增加,不过其核心技术多来自国外,比如三元锂电池技术就是来源于与韩国SK合资的北京电控爱思开科技有限公司,以及与ATL合资创立的北京普莱德电池公司。

北汽新能源汽车营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勇曾表示,虽然中国电动汽车在动力电池技术方面有一定突破,但与国际领先水平相比,技术基础并不牢固。来自长安汽车的一位高层也坦言,如果拿国内企业和国外企业的单体电池检测,有可能国内企业单体电池的质量比它们还好,而之所以用国外的电池,是因为国外电池的一致性更好。

不过,仍以电池为例,国内企业也并非一无是处,比亚迪纯电动汽车搭载其自主研发的铁电池,续航里程已经可以达到400公里,处于领先水平。

■ 专家视角

陈清泰:新能源汽车发展要警惕快速扩张

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2016年度论坛前夕的媒体恳谈会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清泰认为,去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总体来看“形势喜人,成绩可嘉”,但“挑战和困难也不少”。他表示,产能过快扩张、研发投入不够、基础技术薄弱、地方保护等可能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阻碍因素。

“快得让人担心”

“产销快速增长,快得有点儿让人担心。”陈清泰认为,产业的快速发展会把企业的主要资源吸引到产能扩张,夯实技术基础的技术研发投入反而有可能被忽略。“我的担心是,现在之所以有这么大的销售规模,是政策驱动的结果,不完全是市场。如果政府补贴马上撤掉,我看基本上就完了。”

此外,陈清泰还表示,当下车企对电动汽车的热情度不均衡,一些企业已经把电动汽车当做了公司的长期战略,“而部分原有的骨干企业则显得比较犹豫,踌躇不前。”他拿丰田的燃料电池研究举例,“丰田对于燃料电池汽车的研究,至少是30年之前开始的。”陈清泰认为,如果大型骨干企业没有这种长远的眼光,缺乏战略意识,很难在将来立足于大型汽车公司之林。“电动汽车市场还没有完全启动,未来竞争的道路还很长,真正能走到最后获胜的企业,是有良好技术支撑的企业,而不是那些拼拼凑凑搞出一个车子、四个轮子能转的企业,企业必须要夯实自己的技术基础。”

分享到:

合作机构: ofweek锂电网 | 电池在线网 | 亚太电池展 | 巨典展览 | 德泰中研 | 振威展览 | 亚化咨询 | 知行锂电 | 高工锂电 | 深圳市电源技术学会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锂电网(li-b.cn) | 粤ICP备18158530号


扫码关注微信
获取更多商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