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新鲜的事情,越是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当然还有质疑。就像当初苹果手机不加配电,曾经让担心电池电量不够用、每天充电太麻烦的人百思不得其解一样。然而真正用上以后,苹果手机用户们也没觉得有什么不方便,而正确的使用方式,则让人们体会到了苹果手机功能的强大。
新能源汽车也遭遇到了同样的情况。由于与燃油车完全不同的使用体验,以及对电池电量缺乏专业的认识,不少人对于新能源汽车电池标称电量与实际可使用电量、电表显示充电电量与实际充电电量,以及用车习惯、用车环境对电量的影响等方面,还是存在着不少的误区。
这种误区的存在,说到底是由于对新能源汽车电池及其管理技术了解得不多造成的。但由于纯技术的解析,未免太过枯燥甚至是艰涩难懂,因此,不妨用最基本的常识来对此进行说明,或许更能对厘清这个问题有所帮助。
说到新能源汽车,无论是从技术的角度,还是在各领域的影响力,特斯拉和比亚迪的关注度应该是最高的。对它们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特斯拉用的是日本松下公司的三元锂电池,说白了就是电池的正极是由3种金属组成;而比亚迪用的自己研发的磷酸铁锂电池,材料具有更好的安全性,据说温度在几百度都不会发生热分解,技术、质量和安全性都不用担心。
其实,无论是特斯拉的三元锂电池,还是比亚迪的磷酸铁锂电池,抑或是其它品牌新能源车所使用的电池,生产厂家基于电池安全和使用寿命的考虑,在电池的标称电量中,都会保留一部分电量不被使用。换句话来说,比如电池的标称电量是100,真正能用的可能就是90甚至80,标称电量与实际可使用的电量并不相同,这是一个基本的常识,也是所有新能源车电池都共同采用的做法。
之所以这样做,既是为了防止充电过度以及放电过度,降低电池的使用寿命,也是出于安全的考虑。一些杂牌手机电池过充的危害,我们也都是知道的,虽然手机电池和汽车电池的个头不一样,但道理是完全相同的。
也正是因此,有资料介绍前面提到的特斯拉的电池,是在充放电两端分别保留了10%,共计20%的电量冗余,而比亚迪的电池由于磷酸铁锂的安全性较高,所以在两端分别保留了2~3%、6~8%的冗余,合起来大约在10%左右。这样说起来,在标称电量同等的情况下,比亚迪电池的可使用电量,相比而言还是略高一些。
第二个问题,是前面提到的电表显示充电电量与实际充电电量不同。在实际充电过程中,可能会有部分新能源汽车的用户,发现充电时电表的数据与电池电量有差异,由此怀疑电池有问题。
其实,这种差异与家用电表的精密程度有关。一个不能忽视的常识是,家用电表的精度,与正规测试中使用的设备有着不小的差距。通常情况下,精度等级在2级的家用电表,精度在±2-3%即为合格,而精度等级为0.5级的检测设备,精度则达到了±0.2-0.5%。
想想看,用精密检测设备测出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的电量,与充电时所用的家用电表的数据来做对比,结果当然是很不靠谱的,两者之间出现差异是必然的。
事实上,不只是电池的特性与测量精度等因素与电量有关,实际用车过程中的驾驶习惯、用车环境等,也会对电池电量有影响。
说到驾驶习惯,即使是传统能源汽车,在经济时速下更省油是人所共知的事实,野蛮地大脚油门也会使燃料消耗更大。新能源车也是如此,尽量平稳地驾驶,尽可能地避免急加速急减速,也同样会使电池电量得到更有效的利用。驾驶习惯不同,相同的电量所达到的里程也不相同,这也是一个不需要专业数据分析,就能完全理解的常识。
另外一个需要点明的常识,是驾驶环境或者说是气温条件,也对电池电量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先不说汽车,我们人人都用的手机,冬天电量消耗得更快(实际上是可放出的电量降低),甚至温度太低干脆自动关机,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汽车电池也是如此,低温环境下电池的性能都会受到影响。下表所列的数据,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一点。
与此同时,低温条件下充电也存在着这样的现象。正如下面的表格所显示的那样,温度越低,充电效率也越低,需要的时间也越长,这应该也是很好理解的一个常识。
“放电快”、充电慢,在实际用车中自然会感觉电池电量变少了,更何况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冬季不但要为行驶供电,还要为空调供暖提供能源,一般的空调功率为2-3kw,差不多半小时就要消耗一度电,耗电当然更快一些。
另外,就是任何种类的电池,都存在正常衰减的现象,而且这种衰减度是与车辆行驶里程、使用时间成正比的,这和新旧手机待机时间、使用时间长短不同,是一样简单明了的道理。
当我们把上述常识综合起来之后,也就能够理解为什么新能源车电池标称电量与实际可使用电量、电表显示充电电量与实际充电电量不同,以及冬天为什么续航里程显得短等问题了。
其实,如今的电池技术和质量,已经足以让人放心了。比如说特斯拉,它的电池累计行驶里程超过6万公里,电量还可以达到标称电量的75%以上。而比亚迪的磷酸铁锂电池,按照标准充电使用,电池使用15年后,仍有约70%容量,再加上电芯终身保修,真的不必有太多顾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