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以“安全保障创新引领”为主题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夏季论坛举行。在本次论坛上,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副司长宋秋玲表示,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政策近期将有所调整,主要内容包括:配合工信部在提高技术门槛的基础上提高财政补贴政策;完善补贴标准;健全监管体系;建立市场化的发展机制。
就在此前一天的8月20日,成都市与珠海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在蓉正式签约,规划在成都天府新区西区产业园建设银隆成都新能源产业园,重点建设钛酸锂电池、钛酸锂电池储能、纯电动客车、纯电动专用车、新能源乘用车等项目。8月16日,泸州国家高新区与合肥国轩高科动力有限公司、浙江康盛股份有限公司签约,国轩高科、康盛股份将在泸州投资30亿元,建设10亿安时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西南产业基地。
连续几个大新闻,让8月的高温天气中,新能源汽车创新创业这把火烧得更旺。事实上,近几年来四川的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通过自身不懈努力,一些创新的模式和领先的产品已在全国崭露头角。
前景
又一个新兴的千亿产业
作为中国首个新能源汽车综合服务运营商,北京电庄科技公司受邀参加了本次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夏季论坛。电庄是一家从四川走出去的企业,尽管它如今已在全国布局了超过10家子公司,但其全国总部和研发中心依然设在成都,可以说是地地道道的“四川造”。北京电庄科技公司常务副总裁张蕾告诉记者,公司发展势头迅猛,已引入乐视作为战略投资者,自主研发了中国首个电动汽车充电服务APP“电桩”、打造了电动汽车O2O销售模式、构建了中国最大的城市智能充电服务网络体系,目前正在推进电动汽车互联网分时租赁等相关服务平台的建设。
在新能源物流车系列里,成都雅骏新能源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更是领先一步,今年11月即将下线的雅骏二代车型将是行业中第一款正向开发的智慧型新能源物流车,力图打造货车中的“特斯拉”。经过两年多的人才储备与研发,五合一电控系统、电池PACK和BMS已达行业先进水平,已在今年雅骏投产的电池PACK工厂实际应用。
全省产业发展方面,今年初发布的《四川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对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进行全面布局,提出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将立足成都平原城市群和川南城市群,引导要素资源向产业园区和汽车基地集中,形成以成都为核心,带动绵阳、泸州两翼,重点发展新能源乘用车和商用车;以南充和达州为支点,积极发展清洁能源车的产业布局。产业发展目标直指2020年突破千亿元产值。
现实
一些企业对“等和慢”不满
8月16日,电庄公司主投、中国首个PPP模式(即公私合作模式)的新能一体化车桩网产业运营公司——贵安新能电庄科技有限公司在贵安新区签约成立,标志着中国能源互联网产业领域首个PPP模式诞生。此前,电庄公司在贵安新区建设的超级充电站和新能源车桩网一体化运营中心也已正式亮相。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一四川本土发展起来的项目却落子贵州。企业负责人坦言,本地缺乏必须的政策支持是这家公司项目“出走”的主因。
落地国家补贴政策“慢”。四川泰坦豪特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汤金刚感叹道,大政策很好,小环境有问题。作为四川本土最大的充电企业,泰坦豪特参与建设了四川国网、富临运业省内80余个充电站、广运集团10余个充电站,参与制定了德阳市充电设施整体规划。汤金刚直言不讳地指出,感觉发展电动汽车的压力并没有很好地传递到四川各地,有些城市采取应对策略是“等待”,而他听到最多的理由就是:电动汽车技术层面本身有一些问题,发展快了风险很大,还不如先看看其他城市怎么发展,可以减少风险。
据了解,四川地区补贴政策除了成都和泸州这两个2013-2015年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城市外,其他多数城市没有落地政策的实施细则、补贴路径等。
汤金刚认为,既然中央都明确了充电设施是城市基础设施,也鼓励民营资本采用PPP模式投入基础设施建设,但充电设施建设投资的盈利能力在短期内很难看到,企业本身积极性不高,政府就更应该在土地、建设许可、补贴政策上多给予帮助,从而加快充电设施建设。
拿到政策补贴要“等”。成都雅骏副总经理范永军也透露,目前四川地区的补贴他们没拿到。他介绍,两个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城市中,成都的地方补贴政策只针对2015年4月12日以后销售的新能源车辆,且补贴还需等次年国家补贴清算完后再发放;而获得泸州市地方补贴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在当地建立整车或零部件生产基地。
建言
补企业不如补创新投入
“将地方补贴也纳入到国家补贴之中,只有取消地方补贴才能彻底解决新能源汽车推广中的区域政策不平衡等问题。”范永军提出自己的建议。
张蕾在参加百人论坛后也颇有感触地表示,支持整个产业发展回归到消费端和市场端,而不是片面、盲目的补贴端,财政部提到的完善补贴标准,应多从消费端和应用端出发,采取一一对应的补贴政策,采取市场化的方式来刺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支持不能停步,个人认为应该优化理念、细化过程、严化结果。”张蕾特别强调了“量化标准”的建立。他举例说,财政部提到的“提高准入门槛,补贴技术先进、市场认可度高的企业”中,基于什么标准、用什么方式“提高”?其次是“门槛”到底谁说了算?“先进”该怎么界定?“市场认可度”如何评估?这都需要一个清晰的标准。
汤金刚建议,国家政策在完善补贴标准方面,第一,应主要针对企业投入到技术创新上的资金进行补贴;第二,对创新的支持也应把握市场规律,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创新,不仅是技术活动,而且是经济活动,以市场检验技术、产品,更有利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未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