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面对百万辆的保有量,未来车用电池回收已经成为了新能源车行业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而国家层面也在抓紧补齐短板,通过一系列政策来破解新能源撤推广中的难题。《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拆解规范》(以下简称“拆解规范”)以及《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余能检测》(以及简称“余能检测”)国家标准宣贯会近日举行。这意味着,国内新能源电池回收将步入正轨。
根据之前报道,“拆解规范”已于今年5月公示发布,并将于今年12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而“余能检测”已经通过报批,也有望于明年正式发布实施。根据科技部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我国新能源车辆保有量已经超过了100万辆,占全球新能源保有量比例高达50%。按照新能源电池5-8年的使用年限计算,目前已经有部分新能源车将面临电池回收的问题。
根据业内人士表示,由于国内新能源车使用了三元锂、磷酸铁锂等多种类电池,同时,电池回收后处理工艺技术复杂、流程较长,许多企业并不具备电池回收的经验和能力,也缺乏专业的电池回收处理设备,依靠传统手工等拆解方式,可能产生短路起火甚至爆炸等安全风险。据透露,去年超过八成的回收电池滞留在车企之中。本次出台的“拆解规范”对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安全性、存储以及管理等方面进行严格要求,从而规范了我国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体系。
与此同时,有望在明年实施的“余能检测”则对回收后的电池外观进行检查、电压判别、充放电电流判别、越能测试等检测流程。为新能源汽车电池二次使用将提供评价依据,未来能够有效降低新能源汽车电池的成本。据悉,通过对电池的拆解、检测以及分类后进行二次使用,将降低高达60%的新能源电池成本。
事实上,在国家层面加紧出台新能源车电池回收相关政策的同时,各新能源车推广城市也在新能源车准入时将电池回收作为重要的考核标准之一。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景光透露,新能源车企在申报进入北京市新能源车示范推广备案目录时,是否与电池回收企业签订电池回收合同,以及电池如何进行二次利用,已经成为备案时的考核因素之一。“新能源车电池回收已经刻不容缓,车企在申请新能源车备案时,需要提供具体的电池回收方案,我们会在北京投放使用、回收等各方面均达标的新能源车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