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网讯:关于本周行业的热点词汇,莫过于“氢能燃料电池”。在此,锂电网小编针对氢能燃料电池的有关数据,做以下梳理:
一,从政策层面上:
科技部部长万钢:氢能燃料电池汽车将成重要发展方向
万钢是在第十九届中国科协年会“未来出行——氢燃料电池及智能车辆技术”国际研讨会作出上述表述的。他说,氢能燃料电池目前在寿命、可靠性、使用性能上基本达到车辆使用要求,国外主要国家和地区高度重视氢能燃料电池汽车战略地位,给予持续支持。
万钢认为,我国必须加强协同创新,加快推动氢能燃料电池产业全面发展。一方面加强政策协同,加快开展氢能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政策研究,通过发展政策系统推进氢能燃料电池产业发展,加快掌握更多关键核心技术。另一方面,加强产业及市场协同,推动全产业链体系的市场协同,同时强化跨产业、跨领域的产业协同应用。
万钢还表示,我国将整合各方资源,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目前,我国已发起并组建国际氢能燃料电池协会,目标是建成一个覆盖全产业链、推进燃料电池商业化的国际化平台,加速推动国际氢能燃料电池技术和产业发展。
广东丹灶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佛山建设了南海“广东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等三大氢能产业基地,在整合构筑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体系和氢能汽车推广应用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今年9月7日,长江氢动力(佛山)研发中心及整车生产项目落户南海丹灶。这是佛山今年引进的首个投资额超百亿的制造业项目,首期(含配套设施)投资120亿元,用于生产制造纯电动和氢燃料电池客车、专用车和物流车,年产客车5000辆、专用车5000辆和物流车50000辆,推动丹灶新能源汽车产业从零部件制造迈向整车制造。
助力燃料电池汽车腾飞 上海率先出台产业规划
上海市科委、市经信委、市发展改革委近日联合印发《上海市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2025年、2030年3个阶段目标,力争将上海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燃料电池汽车创新中心和产业高地。据预测,“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是人类汽车工业的“终极方案”,燃料电池汽车虽然尚未像电动汽车那样实现较大规模商用,但前景广阔。作为我国燃料电池汽车研发起步最早、水平最高、产品最丰富的省市,上海在国内率先制定产业规划,有望对这一产业产生巨大推动作用。
《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包括:到2020年,实现电堆、系统集成与控制、关键零部件等核心技术跟踪国际水平;聚集超过100家相关企业,培育有国际影响力的技术研发中心1个、检测中心1个,全产业链年产值突破150亿元;建设加氢站5—10座、乘用车示范区2个,运行规模达3000辆,推动燃料电池公交、物流等车辆试点。到2025年,形成系列化燃料电池电堆产品,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同步国际水平;聚集有国际影响力的整车企业1家、动力系统企业2—3家、关键零部件企业8—10家,世界前三的研发或公共服务机构2个,全产业链年产值破1000亿元;建成加氢站50座,乘用车不少于2万辆、其它特种车辆不少于1万辆,在公交、商用大巴、物流车等前期试点基础上扩大示范规模。到2030年,实现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和制造总体达到国外同等水平;上海燃料电池汽车全产业链年产值突破3000亿元,带动全国燃料电池应用产品多元化应用。
二,从企业层面上:
德国车企和技术企业联盟 共同研发燃料电池
据外媒报道,德国政府组织本国汽车行业领导企业成立了一个6000万欧元、为期三年的联盟,研究汽车燃料电池堆的大批量生产。此次联盟名为“AutoStack-Industrie”,由德国联邦交通和数字基础设施部(BMVI) 投资,第一年出资2130万欧元。
“AutoStack-Industrie”联盟是德国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们联合倡议的,目的是在2020年之前为德国和欧洲燃料电池汽车的商业引进提供技术、经济和科技支持。该联盟由宝马领导,由德国汽车和燃料电池技术领域的领先企业组成,其中包括宝马、戴姆勒、德纳、福特研究和创新中心、科德宝高性能材料、Greenerity、NuCellSys、燃料电池公司PowerCell Sweden AB、德国优美科、大众集团和德国巴登符腾堡州太阳能和氢能研究中心。
关于燃料电池车,这六家国际车企都在“忙什么”?
目前,丰田、本田、现代、宝马、奔驰、奥迪等国际车企都在紧锣密鼓的研发燃料电池车。其中,丰田 Mirai、本田 Clarity、现代 ix35 FC三款车型已进入市场销售。
虽然氢燃料电池汽车能真正实现零排放、零污染,但其并未获得市场的追捧,究其原因是:一方面,燃料电池堆和高压储氢罐研发成本高;另一方面,加氢站配套设施滞后。
目前,欧美等国已启动了相关推广和建设充电站等战略。德国计划到2023年建成400个加氢站;美国加州到2017年达到68个;日本计划到2025年建设1000家加氢站;韩国计划到2025年将加氢站增加到200个。
近期,通用汽车和本田在氢燃料电池领域的联手,以及戴姆勒、宝马、丰田等13家企业巨头建立氢动力联盟推动氢燃料汽车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研发,说明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提速,市场需求已经确立。
石油巨头,壳牌竟然也“背叛”石油
而壳牌对非石油能源的拥抱,也不仅仅停留在口头,而是采取了非常大力度的措施。
范伯登在今年7月举行的世界石油大会演讲中表示,壳牌计划到2020年之前,每年在其旗下新能源部门投资10亿美元,以推进向可再生电力和电动汽车的转型发展。
壳牌表示,在用于航空、船运及重载货运等缺乏电池的交通领域的氢燃料电池、液化天然气和下一代生物燃料中看到了机遇。
在今年初,壳牌在英国已经建立了其第一个氢燃料加气站。氢燃料电池汽车被认为是继电动车之后,另一种可取代传统燃油车的新型汽车。
在2017年,壳牌还和著名汽车生产商丰田联手在美国加州建立了氢燃料加气站。壳牌还计划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上,为其提供液化氢燃料汽车。壳牌目前也在同宝马开展合作,设计未来的加氢站,未来将在德国建立氢燃料加气站。
雄韬股份5亿投氢燃料电池
今日(9月22日)午间,深圳市雄韬电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雄韬股份”或“公司”)拟出资不超过人民币 5 亿元在深圳市南山区设立全资子公司深圳市氢雄燃料电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氢雄电池”)。
雄韬股份公告中还表示,对外投资的目的及对公司的影响本次拟设立的氢雄电池是公司发展的战略性布局,将有助于公司推进氢燃料电池、氢燃料电池汽车相关技术与产品的产业化进程,进一步优化公司主营业务结构,为公司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
“氢扬号”氢燃料电池客车上市
武汉氢阳能源公司与武汉东风扬子江汽车公司联合研制的第二代氢燃料电池客车“氢扬号”昨日发布。相较于第一代验证车“泰歌号”,“氢扬号”优化了有机液态储氢与燃料电池耦合,提高了续航里程,意味着武汉产氢燃料电池客车向规模化生产迈出了一大步。
去年9月,程寒松与扬子江汽车公司等单位联合研发了第一代氢燃料电池客车“泰歌号”。如今,武汉氢阳能源公司落户武汉临空港(东西湖)经开区,与扬子江汽车公司合作推出第二代氢燃料电池客车“氢扬号”,优化了有机液态储氢与燃料电池耦合,续航里程提高到400公里,标志着“常温常压储氢技术”商业化应用上取得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