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十三五”开始,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由起步阶段进入加速阶段。预计到2020年,电动汽车保有量将超过500万辆,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也是全球电动汽车的核心主战场。
在电动汽车保有量快速上升的时期,除了相关政策、技术、商业模式等问题广受关注外,如何确保电动汽车运行安全是当前面临的重大挑战。国家对此高度重视,业内也呼吁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讨论,为此,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将于8月21日在河南郑州举办主题为“安全保障,引领创新”的夏季论坛。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表示,在电动汽车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不应该把追求增长速度放在首位,安全才是要重点关注,安全也是电动汽车发展的否定性指标,安全是第一要素,对于安全问题绝不姑息,绝不容许劣币驱逐良币。
希望大家利用这次百人会夏季论坛的平台,围绕电动汽车安全和创新等热点问题,广泛交流、献计献策。
首先是创新引领问题。
去年,国家多种政策的叠加效应充分体现,电动汽车呈现了爆发式的增长。新能源汽车超过当年汽车产销量的1.5%,这表明国家鼓励和支持政策已趋完善,并得到大多数试点城市的积极响应。更加可喜的是,电动技术逐渐被消费者所接受,潜在消费人群在增长。
但是,总体上,这还是一个政策驱动的市场,它的不可持续性已经开始显现。从今年起,国家补贴政策开始退坡。种种情况表明,我国电动汽车正从产业发展的导入期走向成长期,相应地,电动汽车发展动力已经到了由政策驱动向创新政策双驱动的转型期。购车补贴的退坡,确切地说是政府支持政策向促进创新的转型。也就是在购车、补贴逐步递减的同时,政府应在研发环节加大支持力度,集中资源支持在动力电池、核心零部件、电控技术、轻量化、智能化等方面突破技术瓶颈。
另外,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把发展电动汽车提到更高的地位。比如德国政府出资支持电动汽车研发;有媒体报道从2025年开始,挪威和荷兰将停止销售燃油汽车等。相应地,很多巨型汽车公司正在加大研发力度,大手笔投资于电动汽车。
这一切表明,电动技术的突破和产业化进程可能比人们预期的要来得快。
由此看来,我国的电动汽车正面临两个方面的挑战。
第一,政府补贴政策进入退坡通道,电动汽车性价比提高的进程,能不能跟上政策退坡的进程,并在退坡的周期逐渐走上主要依托市场自行发展的道路,这已经成为中国电动汽车 产业成败的一个关键。
第二,国际汽车巨头开始在电动汽车方面发力,中国肯定是他们的一个主要市场目标。能否改写我国燃油车发展的历史,使我国电动汽车在开放条件下实现技术自立,并建立起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这是政府和企业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
迎接这两方面挑战的关键是进一步突破核心技术,实质性地提高我国电动汽车的竞争力。
因此,我希望中国企业不要被去年电动汽车市场爆发式增长所误导,那是在强政策激励下的增长,是不可持续的。有些企业一门心思地追逐增长,把企业的有效资源全部聚集到产能扩张,却放松或忽略了创新和研发。
应该承认,目前的电动技术和几乎完美无缺的燃油车相比,性价比还是偏低的。如果某些重要的核心技术没有进一步的突破,电动汽车将始终受到半途而废的威胁。企业必须审慎预估政策退坡之后的与燃油车抗衡的情景,理性地配置研发和产能扩建的投入。
当前,我国电动汽车正在向成长期转型,这是一个重要的机会窗口。从全球看,电动汽车的技术路线还有选择的余地,核心技术尚待进一步突破,关键零部件的壁垒尚未形成,信息系统还在发展,品牌效应还未发力,商业模式正呈现多样化。可以说,几乎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存在很大的创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