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进入9月以来,三星手机电池爆炸以及之后一系列召回、禁用事件,开始不断在行业内外发酵、升级,电池爆炸的原因也被人们深入挖掘和分析。三星将电池爆炸原因归咎于部分手机上——原本不能互相接触的电池阴阳两极触碰到一起。但有专家认为,手机事故频发,是智能手机开发商过度开发续航极限造成的结果。
从手机到新能源车 追求续航已成为惯例
如今智能手机屏幕越来越大,功能越来越强,人们也变得越来越离不开手机,这就导致消费者对手机电池续航时间的要求越来越高。
美国康奈尔大学的材料科学家Lynden Archer表示,从理论上讲,我们已经可以使锂电池续航时间达到极限值的近90%。所以,各大手机厂商都在向极限挑战,希望获得尽可能长的续航时间。
Lynden Archer同时还表示,智能手机制造商都希望获得最长的电池续航时间,这有点像在进行一场军备竞赛,这种趋势正在产生另一种趋势:电池事故越来越容易发生。
在追求电池续航方面,纯电动汽车也毫不逊色。各大企业和科研机构对电池续航的研究从未松懈。例如,美国西北大学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型电池材料,可使电池与电容的优势融为一体,既可以增加电动汽车行程,又可以提高充电速度;美国麻省固体能源公司开发出一种新型“锂金属电池”,除可以大大提高手机的续航时间,也可使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增加一倍。翻看最新报道,提升电池续航能力的科研成果比比皆是。从手机到纯电动汽车,追求续航似乎已成为各大厂商追求的“唯一”目标,但是,这个“唯一”目标是否真的可取?
续航里程被夸大,是需求还是卖点?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电动汽车在续航里程方面已取得初步成效,多款车型的续航里程超过300公里,部分车型也处于200-300公里之间。但是仍然有不少的消费者认为,电动车续航里程难以满足需求,存在半路缺电的风险。
续航里程被如此夸大,是消费者的需求使然,还是经销商制造出来的卖点?最近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一项研究,电动汽车的“续航焦虑症”明显是被夸大了。该学院的专家唐斯克(Jessika Trancik)和一个研究小组,针对美国各地驾车人的开车习惯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从行驶里程方面,目前的电动车技术,可以取代马路上87%的私家车。
另外,如果按照目前的电池技术发展速度,上述专家预测,到2020年,电动汽车完全可以取代马路上行驶的98%车辆。
当然,我国消费者对这一调查结果未必认同。现实生活中,很多商家在宣传续航里程方面,故意夸大宣传,导致续航里程虚高成为理想值,而这一事实又进一步加大了消费者的续航焦虑。
追求续航的过程中,我们忽略了什么?
此前,特斯拉推出了 P100D 车型,号称能达到600多公里的续航里程,又刷新了记录。近日,宝马 i3 的升级版也在国内上市,续航也有所提升,比亚迪戴姆勒合作的腾势,也正式发布了“续航 400”公里的升级版本。可以发现,这些类似于“年度改款”概念的升级版车型,不约而同的提升了续航里程。
在追求高续航里程的路上,“夸大”固然不可取,但似乎我们还忽略了什么。续航里程如此重要,电动汽车的安全问题同样不容小觑。以续航里程为卖点的特斯拉电动汽车至少因为动力电池而发生了两起起火事件,原因是车底的电池组遭到路面障碍物的破坏。
J.D.Power亚太公司日前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车辆的安全性和质量是中国意向购车者的首要标准,超过66%的高档车意向购车者和超过72%的非高档车意向购车者首先考虑的因素是安全。据工信部数据统计,2015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共计发生17起。其中,有4起是电池系统事故,有6起是相关部件事故,有2起是由充电系统缺陷引起的。由此可见,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安全隐患的一个重要方面。
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曾指出,目前电动汽车技术和燃油车相比,性价比偏低。如果某些核心技术没有进一步突破,电动汽车会始终受到“半途而废”的威胁。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信任度还很脆弱,要尽量避免因一两次重大安全事故而伤害整个产业的现象发生,所以必须把安全放在首位。
来源:锂电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