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锂电网(li-b.cn),锂电产业链服务全平台!
2024年11月29日   星期五    |  广告单价 |  锂电资讯
首页 > 资讯 > 新闻 > 江淮汽车增发“忽悠”谁?新能源车项目消化能力存疑

江淮汽车增发“忽悠”谁?新能源车项目消化能力存疑

来源: | 作者:admin | 分类:新闻 | 时间:2016-09-24 | 浏览:3159
文章顶部
摘要:事实上,就江淮汽车的资产构成而言,筹集45亿元的货币资金,似乎并不算困难。其2015年半年报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公司拥有货币资金余额多达103.05亿元,占到了公司当期总资产的四分之一以上。

江淮汽车增发在“忽悠”谁?新能源乘用车项目消化能力存疑

江淮汽车的增发募资投向预期相当美好,能为公司业绩增厚不少。但仔细分析,可以发现,两个主要的募投项目都存在盈利预期高估的嫌疑。而控股股东江汽控股放弃参与增发的举动,更令投资者增加一层担忧。

江淮汽车(600418.SH)于7月22日发布了公告,拟增发募集不超过45亿元资金,将全部用于生产线建设,其中分别投入到“新能源乘用车及核心零部件建设项目”和“高端及纯电动轻卡建设项目”20亿元,投入到“高端商用车变速器建设项目”5亿元。另外公告显示,此次增发方案已经在9月10日获得了安徽省国资委的批复。

事实上,就江淮汽车的资产构成而言,筹集45亿元的货币资金,似乎并不算困难。其2015年半年报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公司拥有货币资金余额多达103.05亿元,占到了公司当期总资产的四分之一以上。与此同时,公司拥有的全部长短期借款余额合计还不到30亿元,资产的流动性非常充沛。在这样的资产配置条件下,公司仍然坚持为45亿元的融资额进行期限难以确定的增发,难免令人质疑公司存在圈钱之嫌。

即使如此,江淮汽车的增发之路开局不顺。在7月22日发布了增发预案并股票复牌之后,公司股价出现了连续3个涨停板,但无奈大市孱弱,公司股价很快就出现下跌,到8月26日最低时仅有10.02元,相比预设的增发价格存在明显折价。积弱的二级市场表现,给江淮汽车的增发计划平添了不少阴影,也体现出二级市场投资者的不认可。

值得关注的是,江淮汽车的控股股东江汽控股并不准备参与本次增发认购。2014年末,江汽控股还持有江淮汽车35.43%的股权,因江淮汽车2015年初吸收合并了江汽集团资产,导致江汽控股的持股比例下降至30.47%,并不算高。此次增发实施之后,江汽控股的持股比例还将进一步被稀释到24.88%,不足四分之一的水平。

这也难免令投资者略感不安:如果控股股东看好公司的发展和增发项目的盈利前景,为什么甘愿手中所持的股权被大幅稀释?如果连控股股东都不看好上市公司的增发项目,不看好未来的发展前景,投资者又怎可能安心投资?

新能源乘用车项目消化能力存疑

计划总投资额高达23.73亿元的“新能源乘用车及核心零部件建设项目”,无疑是江淮汽车本次增发的最大看点,项目建设期为24个月。预计该项目在实施之后将产生237亿元的新增收入和8.1亿元的新增净利润。这对于2014年营业收入规模仅为341.95亿元、净利润仅为5.39亿元的江淮汽车而言,业绩拉动作用极为明显。但是关键问题是,看似靓丽的项目预计业绩数据能否顺利达成?

“新能源乘用车及核心零部件建设项目”建设期为两年,在实施之后对应的产能为“单班10万辆/年的新能源乘用车、15万套/年的动力电池总成及15万套/年的电机电控的产能”。

而与此同时,江淮汽车在增发预案中披露到,针对新能源汽车“交通部推广目标:到2020年,新能源出租车和城市物流配送车辆共达到10万辆,新能源城市公交车达到20万辆”,“工信部对中国制造2025的解读:2020年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年销量突破100万辆,且在国内市场占70%以上”。

这就意味着,江淮汽车将这一投资项目所产的产能全部实现对外销售的话,相当于工信部预计的2020年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年销量的10%-15%市场份额。

然而就江淮汽车目前的销售规模来看,2015年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仅为235.17亿元,在全部汽车制造行业上市公司中名列第8位,与乘用车的“龙头老大”上汽集团(600104.SH)相比,仅相当于后者销售规模的7%,甚至尚不及新能源汽车“新贵”比亚迪(002594.SZ)的四分之三,在全行业的市场占有率更是远远小于10%。

这样的市场定位,对应着公司的产品研发及销售能力并不具备突出优势,那么在新能源乘用车这一领域,公司凭什么就能够信心满满地认为能够抢占到10%以上的市场份额?就公司目前的市场占有率来看,完全不足以支撑其乐观预期,那么,这个将给江淮汽车带来巨大新增产能的项目,以其销售能力是否能够完全消化?是否会在日后给公司带来沉重的富余产能?

高端及纯电动轻卡售价过于乐观

再来看“高端及纯电动轻卡建设项目”,该项目对应的总投资金额高达22.95亿元,项目建设期也是24个月。在实施之后将形成“单班10万辆/年高端及纯电动轻卡产能”,对应的预计销售收入高达109亿元,预计实现净利润6.27亿元。

分享到:

合作机构: ofweek锂电网 | 电池在线网 | 亚太电池展 | 巨典展览 | 德泰中研 | 振威展览 | 亚化咨询 | 知行锂电 | 高工锂电 | 深圳市电源技术学会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锂电网(li-b.cn) | 粤ICP备18158530号


扫码关注微信
获取更多商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