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斯拉所推出的电池技术真的算的上一项具有行业颠覆性质的科技吗?如今这个大红大紫的公司是否真的能如人们所期望的那样一飞冲天?本文通过深入介绍特斯拉电池,向人们还原一个更加客观、真实的科技产品。更关键的,是与此同时在世界的其他角落,一些真正具备改造未来能力的技术和产品都在准备起飞……
特斯拉的电池存储产品到底是不是真正的「圣杯」?它是否能够将可再生能源进行整合,并且将目前电网的可靠性和高效性进一步提升?也许真正的答案并不如大家想象中那么乐观。实际上,它是一家不断亏钱的公司所拿出来的第二个产品,如今它在追求可持续的竞争优势的路途上面对各种棘手的麻烦。
在 Tesla 网站上有专门的一篇文章:《Powerwall 那精湛光鲜的外表》,通过内部的视角表明了 Tesla 所谓的外表光鲜的产品实质,其实延续使用的还是已经在这个世界上存在了 15 年的技术:也就是锂电池技术。它起初只是为了我们的手机提供电力供应的。Tesla 的创新,如果你愿意这么叫它的话,其实就是将这些复杂的技术系统加以打包整合并且进行科学管理。它最近投资 50 亿美元建设的「超级工厂」,其实只不过是通过规模经济将成本强行下压下来而已。
然而,单纯凭借「规模经济」这个字眼这并不意味着 Tesla 的电池技术真的适合目前的电网,更不能说明它就不具备一定的竞争性,甚至会降低 Tesla 目前的优势地位。比较客观的说法是,Tesla 现在正处在一个越来越拥挤的竞争领域里。在这个领域里,前有「狼」,那些目前已经在电池领域的大佬级公司,它们往往都是亚洲的制造商,并不觉得那个所谓的「超级工厂」有什么好值得关注的;后有「虎」,不断崛起的新兴科技公司很快将宣告 Tesla 的电池(以及它的商业计划书)将遭淘汰。
Eos Energy Storage, Ambri, Aquion 以及 Alevo 这些公司都在不断的扩张自己的规模,提供着有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科技,即给电池化学领域带来突破。毫无疑问,它们都有能力将 Tesla 踢出局。
高居不下的价格是一个硬性的制约条件
为什么这样说。首先让我们来关注一下成本。Tesla 有关住宅用途的锂电池的成本是每千瓦小时 350 美元,而一些较大规模的电池厂商大概的价格是每千瓦小时 250 美金。那即便这个价格已经足够低了,对于某些想要在每个月的电费账单中省点钱出来的人来说还是太贵。
就在上周,Musk 自己也在召开的公司营收电话会议上承认:
「撇去其他极少数的特殊例子不说,美国的电池行业的成本要远远大过公共电力公司的电价。如果有人想要彻底摆脱目前传统电网的依赖,就是通过电池供电来生活的话,那么成本加起来就更贵了。当然,但这并不能排除人们购买它的可能性。肯定还会有部分人会按照自己的生活原则来行事,或者他们仅仅想要在能源消费方面保持一种更加独立的地位。」
很明显,在 Tesla 民用电池储电领域确实存在着一些成本过高所带来的问题;那么在商用电池领域又是怎样一种情况呢?我在今年一月份就曾经提到过,Citibank 曾经在去年的一份《致投资人书》中这么分析:电池存储的价格需要下滑至每千瓦小时两百美金,才能在现有国家电力系统的基础上存在一定程度的盈利空间。
Tesla 表示从理论上来说,如果把所有的电池全部绑定到一起,将产生百万瓦特级别的电量,使得在必要的时候,能够给一座小城镇供一通宵的电。如果定价在每千瓦小时 250 美金,它将吸引来一些大型电力公司的注意,尤其在用电高峰的时候取代电厂来工作。
但是,Tesla 的百万千瓦电池组对于任何大型的公用事业公司来说,如果将其作为后备方案仍然是杯水车薪。在后续不断的整合电池的过程中,尤其是将数个小规模的电池整合成为百万级别的电池组,以供工厂企业来使用的过程中,额外的成本会不断出现。比如所有的线圈、管道、电力防护装置等部件的安装会使得很多电池系统的成本急剧攀升,这还没完,如果加上防火以及安全系统的成本,那么价格就会更高了。
咱们可以通过汽车制造方面的电池技术说明问题,Tesla 最近在自己的 Model S 汽车上添加了钛制底盘保护罩以及铝制偏转盘,就是为了防止电池组出现意外情况起火,这些安全技术的添加并没有让车子便宜半分。所以你可以想像得到,Tesla 的电力存储计划将面临同样的成本问题。
除了价格的硬性制约,还有其他产能庞大的竞争对手所带来的威胁
但 Tesla 不是在这个领域唯一一个大规模生产锂电池的玩家。事实上,它其实已经算是晚进场的了。Samsung 以及 BYD 已经是亚洲最大的电池制造商,并且已经占据着最低成本的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