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先从六个国企大集团开始说起,其主要情况如下。
1)北汽
在常州的2015 国际电动汽车及关键部件测评研讨会上,北汽整理其规划,如下图1所示:
已经有的车型:E150/E200
这是北汽C30DB的小型车平台,在上公告的所有车型中,轴距均为2500,这个车型采用了四家电池供应商的产品。根据2014年9月~2015年3月销售量:
(占股19%)北京电控爱思开科技有限公司,使用SK的软包单体,对应车型BJ7001/2B3D2-BEV,合计生产1600台。
(占股24%)北京普莱德新能源电池科技有限公司,使用ATL的硬壳单体,对应车型BJ7000B3D1-BEV和BJ7000B3D5-BEV,合计生产5600台。
北京波士顿动力电池有限公司(采用圆柱电池)和北京光宇新能科技有限公司,在这个车型平台有公告无量,均为后备供应商。
绅宝EV C70GB,也就是萨博的平台,选了两家电池供应商,北京电控爱思开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波士顿动力电池有限公司,这个车型定位为公务使用,量较小。
威旺307EV,哈尔滨光宇电源股份,物流使用。
图1 北汽新能源战略规划
开发车型:
C90LB,根据分析可能是采用了奔驰E(W211),也就是北汽老大秒杀特斯拉的战略车型。
C50EB、C50ES、C71GB、C70GP C80GB 均是在原有SAAB平台上的演化产品。
C30DS、C30IB 是在原有小型车的进化。
由于原有的续航里程规划过程中,需要按照50%以上的提升,所以从电芯到电池包的设计,都需要有战略性提升,相信北汽入股的Atieva也会取代原来做LFP的。北汽是一家很有趣的公司,在统一定义电池包的机械、电气和冷却接口,通过校正软件设置,可以兼容LFP和三元的电池,这个后期的维护难度可不小。在整个六大国企集团里头,对新能源业务的侵略性最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