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锂电网(li-b.cn),锂电产业链服务全平台!
2024年11月26日   星期二    |  广告单价 |  锂电资讯
首页 > 资讯 > 新闻 > 电池供不应求限制新能源产能?主机厂自己上

电池供不应求限制新能源产能?主机厂自己上

来源: | 作者:admin | 分类:新闻 | 时间:2016-09-24 | 浏览:4184
文章顶部
摘要:目前,新能源车企对动力电池的控制方式大致有三种:拥有、参股和采购。之前,直接向电池厂采购电池占多数,松下公司、三星SDILG化学等日韩系公司的电池是主机厂的热门选择。如特斯拉、大众和丰田采购松下公司电池;宝马和克莱斯勒采购三星SDI 公司电池;江淮、广汽也使用三星。

7月29日,特斯拉美国超级工厂开幕,这是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工厂。2020年全部达产后,每年将生产50GWh的动力电池,超过全球其他地方动力电池产量的总和。

电池不够限制新能源产能?主机厂自己上

近一年来,据媒体报道汽车企业自己建电池厂的消息层出不穷。尾气门事件后肯定新能源发展战略的大众,计划投入数十亿欧元建电池厂,而且首个电池厂可能落户中国,来满足自己2025年达到年产销300万辆电动及插电式车型的目标。据消息,丰田、通用汽车等也有在中国建厂制造电池的计划,还有消息称捷豹、宝马、福特三家汽车制造商正协商合建工厂,来生产电动汽车专用电池。

在国内,早在2014年,一汽、东风、上汽、长安、北汽、广汽、华晨等7家整车生产企业共同组建了动力电池研究院。比亚迪、北汽、奇瑞投资生产的部分电池已投入使用。吉利也公布了自己动力电池项目的计划。

从直接采购到自己建厂

目前,新能源车企对动力电池的控制方式大致有三种:拥有、参股和采购。之前,直接向电池厂采购电池占多数,松下公司、三星SDI 、LG化学等日韩系公司的电池是主机厂的热门选择。如特斯拉、大众和丰田采购松下公司电池;宝马和克莱斯勒采购三星SDI 公司电池;江淮、广汽也使用三星。

为什么车企首先选择采购电池而不是自己造?上海交通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殷承良表示,第一,车企都看好电动汽车,但对电动汽车销量爆发的时间点难以估计,而电池厂投资较大,会占用大量资金,如果时间点把握不准,对企业的影响较大;第二,动力电池不同于电化学体系的电池,生产设备几乎不能通用,现在电池技术突飞猛进,如果未来电池体系发生变化,而自己投资错误,对车企的影响将是灾难性的。

此外,在新能源汽车推广初期,销量还不大,采购质量较好、成本可控的成熟电池企业生产的电池,对于上量较少的汽车企业似乎是更好的选择。江淮汽车乘用车营销公司副总经理张金汉就曾表示,目前因为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还不是很大,江淮新能源乘用车方面还将会通过采购方式获取动力电池。未来,如果新能源汽车销量有突破,江淮汽车不排除投资电池厂的计划。

那为什么各大主机厂纷纷有了建电池厂的计划?

电池供不应求

根据中汽协统计,上半年,新能源汽车生产17.7万辆,销售17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25%和126.9%。在一段时间的培养之后,中国成为新能源车的最大市场,新能源销量呈现爆发式增长。市场令人乐观的同时,主机厂们也遇到了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动力电池不够!

据报道,比亚迪新能源车曾在上海遭遇退货危机,因为产量不够,上海市诸多比亚迪“秦”预订用户由于遭遇比亚迪经销商的变相加价、长时间提不到车的情况而退订。而据北汽新能源内部人士透露,北汽新能源也出现过因提车时间太长,被用户退订的情况。

“前几年LG总部会给我们一些出货量的考核,但这两年完全不用了,因为动力锂电池的产能根本就供不应求。”在2015年第3届中国锂电新能源产业国际高峰论坛上,韩国LG锂电池中国市场的授权代理商、松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颜陈杞曾非常开心地向媒体透露。

在市场需求巨大,产能被动力电池限制的情况下,和其他竞争品牌一起苦等电池生产厂家供货似乎不再是最好的选择。部分车企开始谋求自己建立电池厂,以求能更好地把生产节奏掌握在自己手中。

和特斯拉合作建立特斯拉超级工厂的松下董事总经理河井英明对媒体表示,该计划正是为了满足特斯拉即将面世的Model 3对电池的巨大需求。

日韩电池落榜准入目录

目前在我国公布的连续四批次《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目录当中,总计56家动力电池企业,却没有日韩电池在华企业的身影。而工信部要求动力蓄电池监测要通过《汽车动力蓄电池单体和系统生产企业延伸检查要求》。否则,使用该电池的新能源汽车无法进入推广目录,拿不到政府新能源推广补贴。

使用了三星的江淮、广汽,使用SK电池的北汽,以及搭载LG电池的长城、华晨等车企都将受到影响。因为使用的三星SDI电池未能进入国家目录,江淮汽车旗下一款高端电动SUV产品—江淮iEV6s被迫停产。目前,多家车企正在因为所用电池未上目录而进入更换电池供应商的准备中。

前不久三星30亿元入股比亚迪,据媒体猜测正是想用这种“曲线救市”的方法,以提高纳入“目录”的可能。

上汽新能源相关负责人表示,最大的问题是替换产品需要开发周期,“根据此前电动车产品的研发周期来推断,为一款电动车产品更换电池组需要涉及电池控制系统(BMS)、与电动机关联的动力线束、整车控制、NVH、人及功效、整车(电池和车身)安全相关方面的调试,需要6-12个月的时间。”临时更换电池供应商,不管是从时间还是成本上来说,对于主机厂都有严重影响,同时还可能错过这一波新能源市场火爆发展带来的红利。企业自己制造电池,则可能规避这种因为政策和规定变化带来的风险。

目前,汽车企业还可能面临入围的动力电池并不符合产品要求的情况。“产能上而言,已经入围目录的57家动力电池供应能力没有问题,但现在是高端产品不足、低端产品过剩。”就职于新能源动力电池产品指定检测机构的专业人士表示。

分享到:

合作机构: ofweek锂电网 | 电池在线网 | 亚太电池展 | 巨典展览 | 德泰中研 | 振威展览 | 亚化咨询 | 知行锂电 | 高工锂电 | 深圳市电源技术学会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锂电网(li-b.cn) | 粤ICP备18158530号


扫码关注微信
获取更多商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