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OFweek行业研究中心统计,截止2016年7月中旬,新三板已挂牌、拟挂牌的锂电产业链上的企业总数达到82家,其中处于中游的锂电池、PACK及模组的生产企业共计37家,占比约45%;正、负极材料、隔膜及电解液生产加工企业共计21家,占比25%,动力电池控制系统(BMS)、电池结构连接件、锂电生产测试设备、辅助材料等合计占比约30%。
乘联会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新能源车总销量12万台,同比增长135%。纯电动车和插电混动销售分别为8万台、4万台,同比增幅为166%和91%。伴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量的爆发式增长,锂电池作为目前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动力源,其产业链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和更多的市场机遇,并爆发出大量的财富机会。市场的广阔前景更让各路资本亦蜂拥而至,纷纷布局锂电池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有人会问,锂电池的产业链结构是什么样的?有哪些投资方向?下面一张锂电池产业链全景图就能让你豁然开朗!
锂电池产业链全景图
面对这么多投资方向,看别人都怎么选择
据OFweek行业研究中心统计,截止2016年7月中旬,新三板已挂牌、拟挂牌的锂电产业链上的企业总数达到82家,其中处于中游的锂电池、PACK及模组的生产企业共计37家,占比约45%;主营正、负极材料、隔膜及电解液主料生产加工企业共计21家,占比25%,主营锂电设备、动力电池控制系统(BMS)、辅助材料以及电池认证的企业数量分别为11家、4家、8家以及1家。
针对新能源汽车放量,目前动力电池企业已经纷纷推出激进的扩产计划,随着动力锂电池企业纷纷扩产,动力电池市场将处于低端需求过剩、高端需求短缺的局面。
电池管理系统(BMS)在保障动力电池安全和提高电池寿命方面具有无法替代的核心地位,一般占到动力电池成本的5%至15%左右,在新能源汽车快速放量的推动下,锂电池的安全标准将进一步提升。电池管理系统作为提升锂电池安全性的重要途径,将迎来更多政策扶持,市场需求也有望获得大幅扩容。
新三板已挂牌、拟挂牌的锂电相关企业分布(截止2016年7月)
资料来源:OFweek行业研究中心
从主料的细分领域来看,主营正极材料的企业数量占企业总数的比例最高,达到11% ,作为锂电池生产的核心关键材料,正极材料占锂电池原材料成本的30%左右,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爆发性增长,直接拉动了锂电正极材料的市场需求,但受碳酸锂等原材料成本上升及产能严重过剩影响,产品毛利率较低,低于企业电池和设备企业。
目前负极材料仍以碳素材料为主,如天然石墨、人造石墨、中间相炭微球等。不过目前石墨负极的性能已经趋近材料的理论值,为提高负极的能量密度,钛酸锂、硅碳复合材料、硅基锡基合金负极材料等新品种正在研发当中,然而新材料均有技术和成本问题需要解决,未来2-3年碳素材料仍是主流。全球负极材料产能同样过剩,行业毛利率低于10%。
电解液占锂电池总成本的10% 。市场竞争逐渐激烈,行业毛利率20%左右。不过由于客户认证时间相对较长,添加剂配方有所差异化,龙头优势较为明显,盈利能力仍好于正负极材料。
隔膜是四大材料中工艺门槛最高、毛利率最高(50%以上)的产品。为提高安全性(热稳定、抗刺穿),在隔膜上涂覆陶瓷等纳米材料或采用新基体材料是未来发展趋势。
资料来源:OFweek行业研究中心
从辅料的细分领域来看,主营结构件的企业数量占企业总数的比例最高,达到6% ,辅料领域的产品市场成熟度高,客户关系的稳定性强,毛利率稳定,随着电池的标准提高,及动力电池成本降低趋势,顺应市场需求,提供高品质,高性能,低成本的产品是企业发展的趋势。
资料来源:OFweek行业研究中心
BMS是块大蛋糕,看你有没有料!
从上述的分析和上市企业的分布情况,我们可看到,BMS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控制系统,其市场空间是不断扩大的,但是现在BMS的厂商的数量却是相对较少的,根据供求关系理论,其市场竞争力相应的会比较小。OFweek行业研究中心分析,BMS进入企业少的最重要的原因是BMS的技术门槛比较高,国内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少之又少,关键是掌握BMS的核心编码并精通其中的运行逻辑,所以想分得这块蛋糕,有实力的你怎能错过?